【乳癌警號】乳暈呈濕疹般痕癢紅腫要當心 醫生:或為原位乳癌惡性腫瘤警號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2/10/28 17:33

分享:

分享:

究竟乳房大小與乳癌有無關係?外科專科醫生陳梓欣跟你拆解。

其實不少女士對自我檢查乳房有疑惑,摸到那些隆起之物,是乳腺組織、乳腺增生抑或是恐怖的惡性腫瘤?一時未必能分清楚。有外科醫生指出,要揪出乳癌其實有不少蛛絲馬跡,但一些較少見的乳癌徵狀,容易與濕疹混淆,女士們要加倍留意。

外科專科醫生陳梓欣表示,乳癌細心看是看得出的,最常見是不痛的硬塊,如乳房相對不算大,腫瘤稍有隆起當事人已可察覺。若是一個較嚴重腫瘤,可侵蝕皮膚出現變紅、凹陷,也有情況是當腫瘤侵蝕到拉起乳房的軟組織,令乳房皮膚甚至是乳頭下陷。

「有人先天性是乳頭凹陷,如是近日才有此情況,必須提高警覺。」另外,當腫瘤侵蝕到皮膚,先是變紅,再嚴重是潰爛、發臭,也有因腫瘤不斷流血,令患者出現貧血。

除乳房範圍,也不能忽視腋下的檢查,陳醫生指若摸到如一粒紅豆或橄欖大小的物體,有可能是癌細胞已擴散到腋下淋巴。至於乳頭除了是凹陷,也可以流出分泌物,這些分泌物若帶血及淺啡色較令人擔心,必須正視。

徵狀像濕疹的乳癌

一種名為乳頭柏哲氏病(Paget's  Disease of Breast),患者乳房潛藏了屬於侵入性乳癌或原位乳癌的惡性腫瘤,當中部分的癌細胞並且沿著乳腺管走上乳頭及乳暈,因此這個疾病常被視為患上乳癌的警號。「患者的乳暈部分會出現如濕疹的徵狀,如痕癢、紅腫等難以痊癒,其實它是原位癌一種。」

陳醫生指乳癌在癌症中算「無咁惡」,發現得早的一、二期乳癌,有根治的機會。(iStock)

陳醫生說,乳癌能否從外觀上肉眼可見,頗視乎腫瘤大小,愈小愈難察覺,愈大愈會顯現。在外國,不少婦女們就算無病徵,也會定期作乳房造影普查,就算腫瘤僅零點幾至一厘米,都能及早發現。

正因為乳癌徵狀多,自我檢測對揪出乳癌的準繩度,陳醫生指是可取的。「女士們能每個月都定期自我檢查,警覺性已比一般人高。盡管建議不同年齡女性每隔一至兩年進行乳房造影檢查,但惟恐期間身體狀況有變化,十分鼓勵女士們平時在月經後四、五天自我檢查,發現乳房與平日有何不同,盡快求醫。」

留意與日常的分別

陳醫生教檢測步驟:「很多女士自我檢測時,會用手大力握著乳房,這個動作總會覺得乳房有異物在內,正確方法是打平的輕輕按壓、打圈,乳房表面是平滑的,觸摸下去於乳腺增生的地方,會有較多凹凸不平,但不一定是腫瘤,重點是與之前是否有很大分別。」

觸感可以是端倪,那患上乳癌會否感到乳房疼痛?「可以有此情況,惟大部分乳癌都沒有痛楚,但腫瘤脹大壓着其他組織,會有輕微痛感。」

當聽到乳腺增生(乳房結節),女士們會較為放心,但有一種衍生性乳腺增生,會輕微增加患上乳癌的機會。乳腺增生是否癌症,有時需要抽取組織化驗方能確定。

陳梓欣醫生表示,嚴重的癌腫瘤可塞住整個乳房淋巴,出現點點凹入的橙皮紋變化。(湯致遠攝)     

風險與乳房大小無關

有一誤解必須糾正,乳房大小與乳癌並無關係,陳醫生說乳房體積與脂肪及軟組織有關,乳癌細胞並非生長在乳房脂肪上,是在乳腺管及乳腺組織生出來,無論乳房幾大幾細,都是相同數量的乳腺。

香港乳癌病發率較外國稍為年輕,年輕至19歲的患者也有,雖然並不常見。「這類罕見年輕乳癌個案,多是自身基因突變所致。」至於遺傳因素,陳醫生指約10%乳癌病人與家族史有關,除乳癌外,家庭成員或有其他女性癌症如卵巢癌,事實上有研究發現,乳癌與卵巢癌的發生互有關連。

治療新進程:凍死癌細胞

治療乳癌需視乎期數,陳梓欣醫生指,早期乳癌會先進行手術切除腫瘤,再輔以化療、電療、標靶治療或賀爾蒙治療;目前醫學界提倡盡量為乳癌病人保留乳房,若屬中期乳癌,會先進行術前化療把腫瘤縮小。「現今的局部切除腫瘤手術加電療,療效與全乳切除相若,在此權衡下,盡量為病人保留乳房,將日後影響減至最低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如病人情況未能保留全乳,也會為他保留乳房皮膚、乳暈及乳頭,也會把整形技術放諸於乳癌手術上,如局部乳腺轉移,或以乳房及腋下局部皮瓣放置在原有乳房位置,務求容量的改變最少,使患者較易適應。

治乳癌較新是冷凍技術,此技術病人須局部麻醉,原理是是利用局部快速溫度降低,達中心溫度零下攝氏負40度至負80度的低溫來凍死癌細胞,達到有效局部控制腫瘤的效果,阻止細胞的活動之餘,也阻截了血管供應營養予癌細胞,適合不宜做手術的乳癌病人。但陳醫生說這新技術是可行,有隱憂是癌細胞是否全部被凍死,未必適合大部分個案。

記者:周美好